相关文章  
  • 反恐防爆机器人亮相东博会
  • 日本科学家发明品酒机器人(图)
  • 美研制出动态平衡机器人
  •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图)
  • 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图)
  • 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
  • 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图)
  •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图)
  • 英国科学家研发 终极智能武器苍蝇机器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玻尔:诠释哥本哈根精神

      曾遭遇到学生这样的质疑:“你上课时怎么能不按教材讲呢?”我说,那教材就是我写的,现在我的观点改变了。由此我想,或许应该说说玻尔和他的“哥本哈根精神”。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出生在哥本哈根大学,从小跟着当教授的爸爸参加每周一次的家庭式学术沙龙,练出一身“反骨”。7岁上小学时,他就敢公然指出教材和教师的差错。博士毕业后去英国进修,第一次见导师,他带去了自己一篇批评导师的论文,而且操着极不熟练的英语把论文讲解了一通,结果此后再没有得到过人家的好脸色。所幸后来他在一次聚餐中认识了卢瑟福,进而跟随他到了曼彻斯特,人生由此才有了转机。

      等到玻尔27岁受聘于哥本哈根大学,31岁成为教授,32岁当选丹麦科学院院士,37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将自己那种“自由思考和讨论,高度的智力活动,快乐而大胆的科学涉险精神”转化为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1921年,他婉拒了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建立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高薪邀请,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并领导这一世界性的科学中心40年,因为他“立志帮助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在玻尔周围团结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如以尖酸刻薄著称的泡利,讲起笑话来满嘴跑火车的朗道,把画漫画和写打油诗当主业、物理研究当副业的珈莫夫,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丹麦这个小国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