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因斯坦是不是笨说起 |
|
|
来源:杨建邺 更新时间:2010-10-23 13:39:46 |
|
|
爱因斯坦在儿童时期到底笨不笨,长久是一件人们弄不清楚的事情。有人说他笨,证据是爱因斯坦到7岁时才能讲清一句话,而且小学的成绩只有1分、2分……有的说他不笨,也不可能笨,当然也有几点理由。于是,有人以爱因斯坦少年儿童时期笨,写了许多文章,鼓励那些小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可泄气;也有人以爱因斯坦早年不笨为事实,写出一些文章,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警示后人。
再例如,爱因斯坦读大学时,与他的老师韦伯教授的关系,多半说韦伯水平低,爱因斯坦瞧不起韦伯,所以矛盾越结越大。当然,不只这两件事人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怎么说全都以自己获得的“资料”的说法为准。诸如此类的这些含糊不清的事情,显然会严重影响我们对爱因斯坦正确的认识,正如湖南科技出版社在《爱因斯坦全集》“中文版出版说明”中所说:
“全集不仅包括爱因斯坦的全部学术论文,还涉及有关和平、宗教、犹太人问题等社会政治言论,还有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往来书信,各种听课、备课笔记以及其他有关他个人的全部材料。这些材料是目前研究爱因斯坦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料。其中许多材料是首次公开发表。《爱因斯坦全集》的编辑出版,是国际科学史界的一项大工程,它不仅可以填补科学史上的一些空白,而且可以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讹误,其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很幸运的是,在我写《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一书的时候,有《爱因斯坦全集》第一卷和第三卷(清样)可以参考,倒真是“澄清(了)一些广为流传的讹误”。以爱因斯坦少年儿童时期笨不笨为例。在爱因斯坦儿童少年时代,的确有一些人担心他可能永远不会说话,但这并不是因为笨和傻,而是有深刻的原因。在第一卷59-60页中,他的妹妹玛雅写道:
“正常的发育在童年进展缓慢,而且他说话是这样的困难,以致周围的人担心他永远学不会说话。不过这忧虑是没有根据的。在他两岁半的时候,有人告诉他,来了个小妹妹,他可以同她一起玩了。当时他想到的是一种玩具,因为一看见这个新的生命,他就大失所望地问道:是的,可是它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在慕尼黑,亲戚们的子女常常在我家公园般的花园里聚会,然而阿尔伯特却克制自己不参加他们粗野剧烈的游戏,专心干着更安静的事,如果他破例地参加这种游戏,他也是在所有的争执中被看做不言而喻的仲裁人。既然儿童关于执行公道通常还是有很敏锐新鲜的感觉,普遍承认他的权威就可以推断出他客观思考的天赋很早就有了发展。
“甚至他早期思想的缜密彻底,也找到一种虽然罕见却具特色的表现,他说出每一句话,不论多么平常,总是轻轻地动着嘴唇,再一次低声地自言自语。这种稀奇古怪的习惯他7岁时才抛弃。”
在这段话的注释中,引用了爱因斯坦1954年5月21日给布利诺夫(S. Blinoff)的信,信中爱因斯坦写道:“的确,由于我说话比较晚,我父母很担忧,因此他们请教医生……不过,发育虽然比较晚,却完全正常。”至于说话“困难”,爱因斯坦说那是因为“我习惯于低声重复自己的话”。可见,担心他不会说话或以此证明他智力发展迟缓,的确“是没有根据的”。
8岁半,爱因斯坦进入中学,这所中学重视人文主义的教育方针,强调古典语言,而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放在次要地位上,爱因斯坦虽然钟情于数学和自然科学,但他对拉丁语还是很喜欢的,因为拉丁语那种清晰严密的逻辑结构很适合他的禀赋,但对希腊语则不大喜欢。爱因斯坦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不像他的好朋友格罗斯曼那样四平八稳,门门功课都好,他对喜欢的课程可以自己钻研到让大人吃惊的深度,但对于不喜欢的课程就根本不理睬,成绩不好也不很在意。正因为这一原因,他的希腊文作业总是让希腊文老师生气,因此希腊文老师有一次在气愤中说过一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你一生决不会有什么作为。”这句话引起过严重的误解。其实就是希腊文,虽然他不怎么喜欢,最后的评分也有2分,(1分是最高分,4分为最低分;有的学期他还可以得到1分,但不幸最后一学期只考了个3分);而他的拉丁语至少是2分,六年级还得过1分呢!
至于他喜欢的数学,那就是另一番情景了。玛雅在回忆中写道:
“在高级文科中学,这个男孩13岁就该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在此之前,他已经偏爱解决复杂的算术应用问题,虽然他会因疏忽而犯计算上的错误,使他在老师心目中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现在,他想要看看自己在假期中对这些内容预先能够懂得些什么,于是他[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科学人物: 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 下一个科学人物: 没有了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