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生命科学 >> 生物*医学 >> 正文  

新型纳米晶体管可直接探测细胞内部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0-8-15 10:46:08
 

  成为用半导体设备进行细胞内检测全新方法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英国《自然》杂志网站8月12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制造了一种最新的V形纳米晶体管,外膜覆有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能非常容易地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检测,而不会对细胞造成任何可见伤害。

  这种新设备称为纳米级场效应传感器或纳米FETs,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也有详细描述。它比许多病毒更小。人体细胞直径范围大约为从10微米左右的神经细胞到50微米的心脏细胞,而新型传感器能测量5微米直径的细胞。纳米FETs有几种系列,整体小于50纳米的型号,其纳米线针直径仅有15纳米。

  当前用于记录神经细胞及其他细胞内电信号的玻璃吸液管只是微米级的,其上带有一个电极,把吸液管夹在细胞膜上记录电信号。但这项技术远不理想,领导该研究的马萨诸塞州剑桥和哈佛大学化学家查尔斯·列勃说,吸液管是笨重的,工作时经常损伤细胞。

  而纳米FETs的外表涂有一层磷脂双分子膜,这和细胞膜的组成是一样的,能通过细胞膜融合,毫不费力地进入细胞内部,这和细胞吞噬病毒或细菌的过程相似。这意味着插入纳米FETs几乎不会留下任何伤口,它可以进入并停留在细胞里面,持续不断地检测。

  纳米FETs有一个三维的灵活结构,有两个覆膜纳米线成V形60度角固定在顶端,与主体部分成120度角连接,工作时有电流通过纳米晶体管。其可用于检测细胞内的离子变化和电子信号,尤其是神经细胞;还可固定在受体或配体上,探测单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研究小组演示了纳米FETs的使用,用它刺入一个单个培养的胚胎鸡心脏细胞,以2.3赫兹的频率记录下一系列电压峰值,和细胞跳动节律相一致。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10年内第一个在细胞内部用半导体设备进行检测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细胞内研究方法。他的小组已将设备用于神经细胞,同时正在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和纳米线连结在一起的组织的生长情况。

  列勃表示,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将数字化和生物研究结合在一起,培养出人造组织,植入纳米线以加强医疗监测效果。(常丽君)

  

(责任编辑:王亚红)

  • 上一个生命科学:

  • 下一个生命科学:

  • 食品安全检测尚存优化空间 资源待

    德国科学家利用3D立体打印技术研

    科学家发现露西祖父 360万年前直

    美国一妇女生下8胞胎 养14个孩子

    抗衰老新药两年内问世可助人类轻

    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复活三万年前植

    新型H3N2甲流变种或再度来袭

    深度剖析蜱虫致死真相 微小生物也

    美研发新型光学传感器 将使大脑可

    法研究人员发现蛆清理大型伤口速

    性接触依然盘踞艾滋病传播途径首

    浙江百岁老人能做5个仰卧起坐
    生物*医学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奇特怪鱼外形如海怪 酷似怪物明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专家建议慎建“老子文化园” 避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饥渴水牛夜里自己开电灯找水喝
    普通自然地理[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灾难和情景作文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嫦娥一号”多项科研成果发布
    [宇宙探索]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宇宙最早恒
    [航空航天]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火星
    [航空航天]阿特兰蒂斯航天员太空的最后一
    未解之谜
    [UFO飞碟]纽约上空出现神秘飞行物 专业部
    [麦田怪圈]视频英国再现麦田怪圈视频
    [未解之谜新闻]如果外星人25年内造访地球 你第
    [未解之谜新闻]细菌通过DNA修复或复制可幸存于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非洲出现神秘瞌睡病:儿童丧失
    [生物*医学]美报告建议重视疟疾对5岁以上人
    [生物*医学]欧莱雅倩碧等产品在加拿大被检
    [生物*医学]苏格兰海湾发现10亿年前湖底生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生离死别的动物是什么? 
    [动物世界]科学家发现长有吸盘奇怪鱼类 可
    [动物趣味知识]如何消灭白蚁 
    [动物趣味知识]两个儿子和两个爸爸去公园玩每
    科普文章
    [科学考古]临漳新发现2895件北朝佛像 规模
    [物理教学]《电阻》教学设计与反思
    [力学]物理题目解答(牛顿第三定律)
    [趣味数学]令今人汗颜的杨一清数学政治思
    [生命科学]两极弱光照环境催生居民大眼睛
    [物理教学]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总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