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物理 >> 力学 >> 正文  

锅炉原理课件1 5章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4-20
 
东南大学 范从振主编

 

初二物理《蒸发》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蒸发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之一,也是两种汽化现象中的一种。本节主要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还可得到"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喷灌"等技术,可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并且,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长,讲好和学好这一节,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教学目标

(1)  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系,知道蒸

发吸热;

(2)  能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

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培养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并渗透实

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学过一些蒸发和沸腾的常识,且蒸发现象的易见而普遍,所以本节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从蒸发现象出发,经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用之解释简单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其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他们较为陌生,要在本节中完全掌握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它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归纳法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再一次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尽管蒸发现象易见而普通,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归纳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学习到这一研究方法。

四、     教学流程

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应用解释

1.展示现象。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

物理现象,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

分析和比较,最终找到物理规律,获得知识。

3.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作为一种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对前面累积的现象和问题作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重要的是以相近的现象或提出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概括归纳。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结合课前预习,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得

出有关的物理规律或结论,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5.应用解释。通过举例,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个环节的并不局限于某一教学过程,实际教学中可依具体情况作必要的循环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ernianji.bokee.com/tb.b?diaryid=11559489作者:我们的家
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惯性惯性现象”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同时也是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后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
本节教材特点是:
首先,是从抽象的“惯性”概念建立入手,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和演绎,得出惯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个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惯性事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学会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兴趣,培养其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其次,特别安排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这部分内容主要联系了跟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通事故问题,还介绍了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注意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样的编排突出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了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注意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sts”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既提高了对物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又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另外,本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后面“二力平衡条件”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本节需要达成“三个方面目标”:
l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性质。
l过程与方法目标:即知道惯性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会利用特定的思维程序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惯性现象的兴趣,积极参与惯性现象的讨论,并对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引起关注。
重点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常常把惯性跟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相联系,对理解惯性产生了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学中要强调“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以及怎样运动都无关。
难点是: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因为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知识的单向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为欠缺,同时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相对贫乏,导致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本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精心教给学生分析和解释“惯性”现象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多列举和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
三、学情分析:
本节执教的对象是初二(2)班。该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次不齐,客观上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既有学习能力强,思维反映快的学生,约20%,又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约30%。总体而言,该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较高,能感觉物理有趣,有学习物理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惯性现象又比较抽象,若一味采用简单的讲授和单向灌输,本课的达标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本节课应当有所调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切入口,逐步展开教学。
四、教法选择
本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是:采用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实施“课内分层递进,分类指导”。
教学方法是: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和说理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打算下发“导学提纲”,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惯性,惯性有何特点;同时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一些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报道和图片资料。
教学模式采取:“实验——体验——应用”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程序与过程:
1、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补偿基础知识
本节“惯性”概念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推理和演绎得出的,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熟悉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惯性观念的建立。因此,在本课的开始,就设计和安排了与“牛顿第一定律”有关的几个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所学新课
利用电脑播放一幅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动画,告诉学生地球自转的速度为360m/s,这个速度非常大,紧接着提出一个设想:站立在地球上的圣诞老人能否迅速跳离地面,地球此刻一定转过一段很大的距离,等圣诞老人落回地面,就不会留在原处,这样圣诞老人通过不断的上跳,不就可以周游世界了吗?
让学生充分讨论上述情况是否可行?能否解释原因?
接着再演示一个实验:
先将一个鸡蛋放在一块硬纸板上,缓慢的拉动硬纸板,会发现鸡蛋与纸板共同运动;再将硬纸板放在一个空茶杯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试问学生:若用手将硬纸板用力弹飞出去,鸡蛋与硬纸板一同飞离茶杯呢,还是留在原处后落在杯中?操作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引入本课的课题。
3、建立惯性概念,体会惯性内涵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概念是由牛顿第一定律推理得出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学生此时对惯性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两个问题: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还是一种力;物体的惯性跟物体是静止或还是运动是否有关?
重视“惯性”概念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逐步揭示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无论物体是运动或静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为了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在充分揭示和归纳“惯性”的内涵以后,安排一道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反馈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此时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努力引导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发表看法,从他们的回答中反馈是否全班已掌握了惯性的概念。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有惯性,受力时就没有惯性
b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e只有保持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简答题:
匀速行驶的轮船甲板上,有一个船员竖直向上跳起,当脚落地时,人落在何处?是原处,还是起跳点的后方?

4、关注惯性现象,重视知识应用
(1)为了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锤打象棋子

将几个象棋子叠放在一起,在锤击打底部棋子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象棋子是否全部飞出去?
(2)一辆平板小车载一个直立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突然运动,观察小车上直立的木块倾倒方向;
再拉载着直立的木块小车,在水平面匀速做运动,若突然遇到障碍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障车上木块倾倒方向,并向学生提出生活中什么现象与此类似?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其逐步联想到生活中机动车突然启动和刹车的情景。
此时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能否用惯性知识来解释这两个现象呢?
让学生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请一个中等学生回答汽车突然启动人或司机后倒的原因?若能解释完整,可再一个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试试。
若不能,就用电脑课件模拟汽车突然启动的情景,并反复几次,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与车的运动状态的不同。
由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较为细致地对惯性现象做出解释,并归纳出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表达程序。而后再请学生仿照老师指导的表达方法,进行尝试,解释汽车刹车时人为什么前倾。
继续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
l用铁锹挖煤向锅炉中送煤,手和锹停止运动,煤为什么能飞进炉膛??
l人行走中,被石头绊到,为什么向前跌倒?
l电脑模拟轰炸机投掷炸弹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飞机要在目标前方提前投弹?
讨论结束,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和程序来解释惯性现象,并分组向全班汇报,其他组同学及时纠正和补充。
5、联系生活实际,强化sts意识
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课前收集和查阅的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为了避免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人前倒,公安部门都要求系司机和前排乘客使用安全带,通过收集资料和交流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惯性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6、归纳整理知识,及时反馈矫正
在理解了惯性,学会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知识,问问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主小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物理目标与测试》,进行形成性练习,教师应注意进行分类指导,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
最后结束本课,分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77548/d11619315.htm

 

  • 上一个物理:

  • 下一个物理:

  • 研究称粒子对撞机不会创建恐怖“

    绍兴全国首条视觉障碍斑马线

    美研究人员建议将路面改亮色减缓

    霍金预言地球200年内毁灭 人类应

    浮力原理演示器

    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太阳活动峰年

    美华裔科学家研发出全球首个纳米

    巧做实验探究浮体

    高三零基础学好物理三大秘籍

    110亿年前青春期地图证实“暗能量

    霍金获得全球最奢侈物理学奖

    液压机将力“放大”的奥秘
    力学

    没有任何图片物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印度黑猩猩患脱毛症全身光溜成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揭秘世界上最令人恐怖的大树(组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好奇白鲸脸贴水族馆玻璃压扁鼻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英摄影师冒死拍摄闪电与大地“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美宇航局制成迄今最清晰月球背
    [航空航天]天宫一号神八对接成功
    [宇宙探索]暗物质或有某种特定形态 太阳内
    [航空航天]科学家推测北极首个臭氧空洞已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传英20多年前旧画奇异预言“9-
    [麦田怪圈]制造麦田怪圈的UFO慢镜回放[Tu
    [UFO飞碟]电台报道;山东发现不明飞行物
    [麦田怪圈]印尼 麦田怪圈 神秘现象引发猜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落选院士再养8只人耳鼠证清白
    [生物*医学]活体器官也可“按需打印”
    [生物*医学]常吃绿叶蔬菜患糖尿病风险降低
    [生物*医学]科学家发现人脑智力从45岁开始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动物解剖课程标准设计怎么样?
    [动物趣味知识]动物脂肪能不能喂肉牛 
    [动物世界]妙趣横生!英媒评2011年古怪动
    [动物趣味知识]怎样养野猪最省钱 
    科普文章
    [生命科学]木乃伊体内发现心血管病证据
    [物理资讯]新型“迷你”电池的理论光电转
    [生命科学]人类最早可能1.55万年前到达北
    [医药健康]科学家为糖尿病治疗提出新机制
    [化学学科信息]晶莹多彩的玻璃的化学知识
    [生命科学]人脑通过重复信息强化短期记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