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物理 >> 力学 >> 正文  

物理开普勒定律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5-1
 
开普勒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王勇江苏海安曲塘中学周延怀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嫦娥绕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天体运动为载体的问题将成为今后考查热点。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引用了开普勒三大定律来描述了天体的运动的规律,这三条定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至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何是椭圆以及中的常量c与那些量相关并无说明。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本文将以椭圆的性质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开普勒定律。

一、开普勒第一定律

1.地球运行的特点

(1)由于地球始终绕太阳运动,则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的力矩始终为零,所以地球在运动过程中角动量守恒。

(2)若把太阳与地球当作一个系统,由于万有引力为保守力且无外力作用在这个系统上,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2地球运行轨迹分析

地球在有心力场中作平面运动且万有引力的作用线始终通过太阳,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极坐标系,则p点坐标为(r,θ)。

若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极径为r时地球运行的运行速度为v。

当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r垂直时,则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角动量(1)

若取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参考点,则引力势能,地球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2)

(1)式代入(2)式得:(3)

由式(3)得:(4)

由式(4)可知,当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r垂直时,地球运行的极径r有两解,由于初始假设地球的运行速度与极径垂直,所以r为地球处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距太阳的距离。考虑到地球的这两个位置在极坐标系中分别相当于,可把式(4)中的号改写为更普遍的形式极坐标方程。

则地球的运行轨迹方程为(5)

(5)式与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吻合,其中(p为决定圆锥曲线的开口),(e为偏心率,决定运行轨迹的形状),所以地球的运行轨迹为圆锥曲线。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时e<0,则圆锥曲线的偏心率,所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为椭圆。

3.人造星体的变轨

由于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人造星体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若要使人造星体到达预定的轨道,要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使人造星体的速度增加(机械能增加),进而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如图所示最初人造星体直接由火箭送入近地轨道1,此时,偏心率e=0,人造星体运行的轨迹为圆;当到达a点时,人造星体发动机点火,此时<e<0,偏心率0<e<1,运行的轨迹为椭圆轨道2;当到达b点时,人造星体发动机再次点火,当时,偏心率e=0,人造星体将在圆轨道3上运行;当到达b点时人造星发动机再次点火,人造星体将在开口更大的椭圆轨道4上运动,人造星体将离地球越来越远,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小于其它星体对它的引力时,人造星体将脱离地球的束缚奔向其它星体(如嫦娥一号卫星)。

二、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若在时刻t行星位于a点,经dt时间后行星位于点b,在此时间内行星的极径r转过的角度为dθ,则aob所围的面积(1)

(1)式除以dt有(2)

由于角动量(3)

(3)式代入(2)式得

由于l是恒量,所以单位时间内极径所扫过的面积也是恒量。所以地球在近日点运行的快,在远地点运行的慢。如图人造星体从轨道1变化到轨道3的过程中,若点火前后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则点火前后速度v1<v2,v3<v4;在椭圆轨道3上a、b两点分别为近地点和远地点,则速度v2>v3;由于人造星体在轨道1。轨道3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以v1>v4;故v2>v1>v4>v3

三、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绕太阳运动椭圆轨道的面积,根据椭圆的性质则椭圆的面积(a为长轴,b为短轴)由于单位时间内极径所扫过的面积

则周期(1)

根据椭圆的性质和开普勒第一定律,半长轴(2)

(2)式得

(2)式代入(1)式得(3)

根据椭圆的性质,椭圆的半短轴,则(4)

式(4)代入(3)式得c,由此式可知绕同一中心天体运行的人造星体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们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所决定。

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图所示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点a将速度降低到适当的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与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求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已知地球半径为r0)

分析:无论飞船是沿圆轨道运行还是沿椭圆轨道运行,飞船都是绕地球运动,所以运行时间与轨道之间的关系满足c,故有

解得

则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为

网址:http://www.pep.com.cn/peixun/xkpx/gzwl/cs/201001/t20100108_625039.htm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9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修正
开普勒研究所根据的资料都是凭肉眼观测的,随着望远镜等精密仪器的出现,发现开普勒定律只是近似的,行星实际的运动情况与开普勒定律有少许偏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太阳也受到行星的吸引,它也有加速度,而并不是静止的。实际上太阳和许多行星都绕他们的质心各自做椭圆轨道运动。因此行星椭圆轨道半轴长(平均半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的二次方之比已不再是常数,开普勒第三定律应修正为
r1^3╱t1^2=r2^3╱t2^2=(m+m1)╱(m+m2)
其中r1和r2是行星的轨道半轴长,m是太阳的质量,t1、t2是它们的运行周期,m1、m2是它们的质量。
如果要考虑其他行星的吸引,此时只能用微扰法解决。

 

1.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不是是是

 

  • 上一个物理:

  • 下一个物理:

  • 观察凸透镜成像

    科学家实现《星际迷航》中“牵引

    黑洞无休止的吸收能量之谜

    《光现象》学习指导

    爱因斯坦大脑与众不同:神经分布

    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上帝粒子研究太复杂 诺贝尔评审头

    紫薇树下走出的核物理女王

    超重,失重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如何估测打雷处离我们的距离

    直流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另类教法

    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几个小实验
    力学

    没有任何图片物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石块漂移之谜新发现 死亡谷冬天
    普通自然地理[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最新消息 有多少人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台赠送大陆的长鬃山羊预计本月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2只宠物狗连产27只幼崽 母乳有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里程碑时刻
    [航空航天]首艘商业宇宙飞船试飞成功 太空
    [航空航天]8·20巨大光团源自人类飞行器
    [宇宙探索]俄罗斯最新载人飞船将完工 着陆
    未解之谜
    [UFO飞碟]美多名退役飞行员将打破封口令
    [未解之谜新闻]英科学家称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
    [麦田怪圈]《都市晚高峰》印尼首现麦田怪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隐藏的真相解密!!视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美国批准第二起胚胎干细胞疗法
    [生物*医学]北大教授造出“解梦机” 或可干
    [生物*医学]美专家研制成功无痛注射设备:
    [生物*医学]脊髓损伤小鼠成功再生神经通路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有什么动物或植物小时和长大后
    [动物趣味知识]怎么从一个城市大学生变身养猪
    [动物趣味知识]西游天下20级的坐骑哪去了? 
    [动物世界]美华盛顿海岸发现罕见海洋生物
    科普文章
    [地球科学]格陵兰岛冰川融化慢于预期
    [医药健康]基因突变或致阵发性运动源性运
    [力学]简要说明杠杆原理法和偏心压力
    [医药健康]miRNA在乙肝病毒感染中有新作用
    [化学科学]类偶联串联反应研究获进展
    [化学教学教研]真金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