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课外知识 >> 正文  

和氏璧的故事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8-1 11:17:48
 
     卞和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天,他跑到荆山上游览,发现一块不同寻 常的石头,表面发出白色亮光,击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他凭着几十年的 经验,认定这块不寻常的大石头的里面蕴藏着一块非常珍贵的白玉,如果打 开以后,请能工巧匠取出来,再加以精心雕琢,肯定是一件“国宝”。
  当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回家以后,心中盘算着,这样的稀世之宝只有 献给当今的国王才是上策。主意既定,他就离开家门,带着“璞玉”奔向国 都而去。
  当时楚厉王当政,听到这个好消息要亲自接见他。先听卞和进述了一遍 “璞玉”发现的经过以及“璞玉”的珍贵道理。厉王听后,将信将疑,反复 察看这块“璞玉”,终究看不出玉的样子来。于是,喊来王宫里的玉匠,玉 匠们也查看了一遍,皱皱眉头,毫不在意地对厉王说:“这有什么稀奇!不 像玉,而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厉王大怒,再不让卞和分辩,立即下令:“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给他处 以刖刑!”武士们立刻将卞和推出宫外,一刀砍掉他的左脚。
  楚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萌发了献玉的心思,他想,也许武王是位英明的君主,能够识宝,不妨再去试试。于是抱着“璞玉”一跛一跛 地走向王宫,将宝玉献给楚武王。
  谁知楚武王与楚厉王一样,都是不识玉的君王,于是又找来玉匠来鉴别,没想到,这个玉匠就是上次楚厉王找过的。这个玉匠自然又是漫不经心地说; “这不是玉,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上次企图以此来欺骗厉王没有成功,如今 又想故伎重演,再骗一次武王,你存什么心思?”不等卞和开口申辩,就喝令武士将卞和推出宫门,把右脚砍掉了。楚武王去世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萌发了献宝的决心。怀着一线希望, 又抱起“璞玉”爬向王宫。他一面爬,一面哭,一连 3 天,几乎血都哭出来 了,终于来到王宫。文王十分感动,决定亲自接见。同时,文王还召来好几名熟悉玉石加工的巧匠,一起来“会诊”,经过他们再三察看,终于得出共同的结论:“表 面虽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里边确实埋藏着一块玉,一块很珍贵的宝玉”。 文王命令玉匠当场打开验看,果然是一块颇大的白色无瑕、微微透明、放射 着珍珠般光芒的玉石。在场的君臣与工匠们都傻了眼,无不交口称赞卞和的 耿耿忠心和他识玉的特殊本领。
  随后,楚文王又命工匠们加工雕琢成一块白壁,为了纪念和表彰卞和的 功劳,命名为“和氏璧”,存放在国库内妥为保管,作为传世之宝。
  又过了很多年月不知为什么原因,这块传世之宝的和氏璧竟流落到中 原地区的赵国,当时赵惠文王在位,掌握了这件国宝,自然十分自豪。谁料当时赵国的西边是秦国,当政者昭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很想得到和 氏璧,凭他自己的强大,想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威胁赵惠文王。
  公元前 283 年,秦昭襄王派遣使臣,带着国书来到赵国,求见赵惠文王, 说秦王愿意拿出与赵国相邻的 15 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惠文王听后,心情非 常矛盾--如果不同意交换,得罪了秦王,秦国出兵来攻打,肯定受不了;如果同意交换,又怕受骗上当,不仅和氏璧取走,恐怕 15 座城池也不一定能归属给赵国。有人建议,请蔺相如过来想想办法,赵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愿意担 此重任,决定亲自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于是选了几位机警的随从出发 了。
  蔺相如一行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秦昭襄王很高兴地在朝廷上接见了他, 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笑逐颜开,顺手把璧递 给左右侍女,让大伙传看,大臣们也都异常高兴,纷纷向秦王祝贺道喜。
  蔺相如在朝堂上等了很久,却不见秦王提交换城池的事,他暗自思忖: “莫非秦王不拿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已经落到秦王手中,怎么办?”他 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然说挺名贵,可是也有一点小毛 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身边的大臣将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 到璧以后,向后退了几步,靠在大柱子上怒目圆睁地说:“大王派使者来到 赵国,说好愿以 15 座城池交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地派我把璧送来,可 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的手中,如大王一定要逼我的话,我 宁将我的脑袋与璧一起碰碎!”说完,他装着要向大柱碰撞的样子。秦王见 此情景,怕碎了璧,连忙道歉说:“先生!别误会了,我哪能说话不算数呢!” 他就命令臣子铺开地图,准备划地给赵国。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当了。就说:“赵王托我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5 天,举行了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如果真要璧,也得斋戒 5 天。然后举行 受璧的隆重典礼,我方能将璧交给大王。”秦王一想,反正你已到咸阳,一时也跑不了,就让蔺相如回宾馆休息。蔺相如暗地里将和氏璧让随员带着,从山间小路日夜兼程潜回赵国。5 天的时光很快过去了,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其他国家驻在咸阳的使 节,隆重地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传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 殿堂,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戒斋 5 天了,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先后几十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 我此次来秦,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赵国去了,请 大王给我治罪吧!”
  秦王听到这里,怒火万丈,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有名的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哪有弱国欺负强国之理? 如果大王真想要这块和氏璧的话,请先把 15 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 臣一起跟我回赵取璧,赵国得了 15 座城池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的。”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句句在理,不好意思翻脸,只得说:“一块璧只 不过是一块璧,不能为这件小事伤了我们两国的和气。”
  最后,秦昭襄王也只好让蔺相如平安回到赵国去。 这个故事说明玉石在我国古代被视为非常贵重之物。 在民间玉石的利用已有很久远的历史了。近年来,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曾发掘出 8000 年前的玉器,而且全是真玉。说明当时对玉料的鉴别已经 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说明玉在人们的心目中,超过一般的装饰品,属于上层人物“德”的象征。同时也说明没有社会分工,生产不出玉器;没有社会 分化,也不需要玉器。由此可见,辽西一带的社会分化应比中原地区更早。 又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到玉器,时代距今 7000 年,与其大致同时代的良堵文化、红土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不少玉器。 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社会除在祭天祀地时使用玉器以外,玉还是权力、财富、贵贱的象征。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玉器便成为天子、诸侯采用的 六瑞之器,也是朝廷、地方官吏祭祀之用的礼拜六器。玉与国人的礼教伦理、 宇宙哲学的观念也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玉更是无处不在,从生者的服饰、 兵器、简册、用具、赏玩器物一直到死者的丧葬用品都离不开玉,所以,上 面所说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有其时代的社会背景了。
  后来,玉器在美术工艺品方面又升高了价值。我国这些古董精品恐怕要 数乾隆皇帝时候征集天下能工巧匠花费 10 年时间雕琢成的“大禹治水玉山” 了。这块巨型玉雕重达 7 吨,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可谓绝世之国宝。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没有了

  • 初中化学知识小辑

    学霸情侣双双获国际化学奥赛金奖

    电化学

    解读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

    一名高三生的开学计划:没时间额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歧化反应

    有机重要预测性知识

    电解水简易装置的设计(教具设计

    C60 与足球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高分考生经验分享:家长不只是后
    化学课外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新疆哈密北部普降雨雪 银装素裹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致命病菌导致美国九成穴居蝙蝠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科学现场:这只要命的蜱虫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重访墨西哥巨型水晶洞 一滴水内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太空发现钩状星系:环绕尘埃带直
    [航空航天]俄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航空航天]天文学家发现最早星系:晚于宇
    [航空航天]美航天飞机发射将推迟到月底进
    未解之谜
    [UFO飞碟]英解密新一批UFO档案 包括“外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解密v.bio1000.com视频
    [UFO飞碟]英国机场上空惊现巨型UFO 国防
    [麦田怪圈]老梁故事汇 20111228 谁制造了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科学家研究如何制造人造病毒 恐
    [生物*医学]13日13时13分男孩被10亿伏闪电
    [生物*医学]美科学家研制万能药:从感冒到
    [生物*医学]专家称一些重金属物质对孕妇有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巴西发现三种食肉植物 分泌物可
    [动物趣味知识]十二生肖中最孤独的动物是什么
    [动物趣味知识]酷熊大概是多少钱呢?最近在考
    [动物趣味知识]章鱼有几个心脏?_
    科普文章
    [化学学科信息]老师建议:准高三生提前定好学
    [化学教学教研]快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教学教研]高考化学复习先“四看”
    [生命科学]研究破解两种嗜热型真菌基因组
    [化学课外知识]废气液发生新反应
    [力学]地球引力与远古生物的大小有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3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