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学科信息 >> 正文  

高中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策略管见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6 13:32:58
 
    在高中新课程课程标准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搞好实验教学,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相当重要和具有意义深远的。以下谈谈我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三年多时间来在实验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一、演示实验的优化、转换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
  
  演示实验最大的缺点是其可见度差(特别是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让学生的观察成为“观而不察”。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改革:
  
  1、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实验。
  
  这样做可以避免演示实验可见度差的不足,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创造了现实条件,满足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热情。例如:在讲授“氯化铝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的现象”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铝溶液过程中的现象”时,如果只是教师演示、学生看,往往是“老师的叙述”变成“实验现象”,学生最终是被动记忆实验结论。但将该实验改为并进实验,让各组学生都亲自操作,通过亲自操作,细微现象的清晰度都可达到最高程度,这是演示实验无法相比的。学生从实验中真实、近距离看到整个变化过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对这种富于变化和充满趣味的实验及其相关内容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
  
  2、将教材中一些知识难点通过构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铁的钝化学现象”,学生总是理解得不清不楚,甚至囫囵吞枣。针对这一难懂知识点可补充两个学生实验:(1)铁片投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2)铁片投入浓硫酸中,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对比,事实胜于雄辩,学生终于相信了“钝化”现象的存在和“钝化”是怎么回事情。再经教师解释产生“钝化”的原因,难点则迎刃而解。
  
  再如:用镁和铝做电极,用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时构成的原电池,究竟镁是负极还是铝是负极。当我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有回答镁是负极的,也有回答铝是负极的,且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怎么办呢?很简单,做一个实验就行很清楚
  
  二、在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中积极创设最佳搭配
  
  过去的教材在附录中安排了不少分组实验,而高中新课程把以前的分组实验全部变成了探究实验,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分组实验内容。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合理,分组实验其实是学习过后的验证和体验实验,往往效果没有探究式的并进实验好,但探究实验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同时就算探究实验很好,但也容易流于形式和让学生产生单调感。但在实际教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优化,切忌教条主义和盲目追求实验的形式主义。
  
  如在高一第1章的实验教学中,如果讲一个知识点上做一两个相关实验,固然理解起来可能容易一些,但实际上,那样做相当费时间,如果一个年级有十多班,或者说学校的实验条件不是很理想,要想全校同年级学生都做实验,难度相当大。但如果将相关实验集中在一起,设计成分组实验,事实证明效果也很好,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学生的兴趣很高,二是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错。
  
  另一方面,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转变了思维和实验的方式,效果也不错。如:验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验证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验证酯的水解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探究实验。
  
  由于教师的精心优化实验,学生始终是实验的主体,实验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学生靠自己实验后的讨论、综合、解疑等过程,获得了理解的、巩固的知识,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思考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方法。
  
  三、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实验能力
  
  “是否有眼力,首先靠选题,是否有能力,主要靠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实验设计还需要学生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例如:高一化学的“离子反应”实验。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准备5种电解质溶液:KCl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先请全体同学跟着教师做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的实验,然后设问:1、上述实验有何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请试着说明理由。②溶液为什么还显蓝色?③除了Cu2+没有参加反应外,还有什么离子也没有反应?④要使剩余的离子也参加反应,还需加什么溶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溶液间反应的实验方案,教师对设计方案总结、鼓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展示最佳设计方案。学生再通过实验来检验他们的设计方案是否成立,用事实说话。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地进入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培养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开拓学生的实验视野
  
  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不断增强,从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出发,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独创性品质的发现与培养。因此高一课外小组的活动主要是结合教材进行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综合性系列实验的设计、举办化学晚会……,从高二开始,除化学课外小组外,还开设环境化学选修课。除各类专题讲座外,在课外小组与选修课上开展科研课题性实验。如: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条件选择、焰色反应与光谱分析、中草药中某些成分分析、配合滴定法进行水质分析、儋州市部分水系水质考察……。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小组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实验。
  
  五、坚持实验评价,使实验教学纳入多元化轨道
  
  学生参与实验,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吸引着学生,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也感染着学生,但有一个方面的作用也不要忽视:那是就实验评价。由于目前的各种考试题中本身也有实验内容,但我们知道那样的实验考试主要是对学生知识与方法方面的测试,实验的过程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以体现。同时,设立单独的实验考试也难度大。所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在学生平时表现记录中、在评定一些先进、三好等活动中,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做为其它方面的参考这将是一种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和有创造性价值的工作。我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对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实验的思维、实验创新性、实验发现性、实验的反思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关心,对老师提出的建议都能积极对待。这说明评价是有效的,有良性作用的。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改革,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渴求了解结论的愿望,从而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更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真正地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地、全面方位地体现在我的实验化学教学中,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地努力。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 辨别米酒与高梁

    知识点:氧气的制取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科学》:生物化石显示最早灵长

    关于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的几点想

    化合价和化学式

    细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图解·可驱动计算器的食醋电池

    火星远古环境适宜生命存活 甚至存

    童星上大学态度大不同 “静秋”为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歧化反应
    化学学科信息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喀斯特地区生态面临困境 需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监听海底地震意外捕获长须鲸发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美国极端天气摄影师龙卷风眼里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加拿大摄影爱好者拍到奇特“人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将给百姓生活
    [航空航天]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变轨失
    [航空航天]加拿大首位国际空间站指挥官将
    [航空航天]嫦娥二号完成虹湾区成像 突破四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渔民声称拍到尼斯湖怪现身渔场
    [UFO飞碟]昆明市民拍摄夜景照片出现碟状
    [未解之谜新闻]多地报告发现不明光球 UFO或燃
    [UFO飞碟]香港一小时内闪电超万次 两地出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英国百岁寿星打高尔夫庆生(图
    [生物*医学]德国医生首获分娩过程核磁共振
    [生物*医学]服用抗艾药物可降低感染艾滋病
    [生物*医学]美国行为艺术家上演分娩真人秀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狮子熊猫兔子猴子机怎样辩解出
    [动物世界]英国聪明鹦鹉模仿超强 两种外语
    [动物趣味知识]动物维生素a中毒症是由什么原因
    [动物趣味知识]野生兔子数量问题 
    科普文章
    [生命科学]植物遭攻击可快速发出求救信号
    [化学教学教研]心理专家为您支招高考心态如何
    [生命科学]研究揭示紫杉醇化疗耐受之谜
    [化学教学教研]生命的空隙
    [物理教学]多媒体在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应
    [化学学科信息]核酸的发现和发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3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