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宇宙奥秘 >> 航空航天 >> 正文  

探秘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最高机密到民用历时20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更新时间:2011-6-21 12:05:13
 
。顺义那边要哪块,我们来安排。”主管领导表示太远,不满意。对方又说,“那就沙河以北,哪块都可以。”

  “我们要上地。”

  “其实我早就都看过了,就选好了上地。”如今,卜庆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笑呵呵地回忆。但是,上地附近已经完成了规划,无法更改。卜庆君就与位于上地附近的航天城的负责人协调,在共用水电的情况下,划拨出了附近的两块土地作为工作区和生活区。

  记得那是1997年1月16日,距离春节还有三天,北斗地面中心的基建经费也最终敲定。

  四

  就在决策指挥层为这个项目奔忙的同时,北斗研发团队的科学家也一直在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他们为自己定出的目标是“保八争七” ——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时间保证在1998年,争取提前到1997年。

  但是一切远比设想的要复杂。

  由于北斗系统的奠基理论为双星定位,那么地面上的第三个点就需要有精确的地面高程,即地面高低分布的精确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个高程数据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化工程。“我们有三十年海量的测绘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是纸质的,必须全部数字化。”总参测绘局一位资深专家回忆说,“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但那个时候,拥有这样的计算机都很困难。”

  在总参测绘局局长袁树友少将的记忆中,这项庞大的数字化工程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时候咱们的银河计算机也满足不了需求,专家还是建议购买国外的设备。”袁树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最终,巨型计算机引入了北斗计划。

  在北斗系统筹备之初,这些早已熟悉GPS的科学家为自己提出要求。“导航精度要高,要有自己的创新。”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说。他所指的创新,是指北斗系统独有的、GPS不具备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这120个字的短信功能有时候非常重要,用户之间可以互相联系。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所有通信都断了,救援队就依靠这个功能。”一位院士专家如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制定了导航反应的标准,在5秒之内必须有所反馈。“其实5秒都会觉得时间长,咱们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过了几分钟没有导航显示,那你肯定认为这机器坏了。所以从一开始,我们这制定了5秒的标准。”谭述森说。

  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北斗卫星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年。直到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才正式送入轨道。而在此六个月之前,北斗系统的理论奠基人陈芳允已经因病去世。

  “他去世的时候,我去他家了。唉……”卜庆君老人叹了口气。陈芳允最终没能看到自己的理论成为现实。

  时隔两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此刻,从提出理论,到发射卫星上天,北斗计划已经走过15年。

  在最初的双星定位理念实现的同时,北斗总师孙家栋开始把自己的担忧摆上桌面。“当时就担心如果两颗星当中有一颗坏了怎么办。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很为难,无论如何也得向领导汇报。”孙家栋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于是,经过申请,又补发了两颗备份星。而在一切都看似顺利推进的时候,麻烦再次降临。北斗一期和二期之间衔接的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突然全部断电,完全报废。为此,研究团队紧急制定了一个名为“泰山计划”的方案,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当年年底,以保证北斗计划一期和二期的顺利交接。

  2003年12月开始,北斗系统正式开通开始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作为测量技术手段,虽然目前北斗系统的应用还远不如GPS一样完善,但以往一直依赖于GPS授时、导航的用户,开始多了一种选择——而这从长远来说,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在经济利益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2月,北斗二代论证会召开,已经退休的很多领导仍到会参加。会议上,专家评估后宣布,当12颗卫星布网完成后,北斗系统的年产值可能达到500亿。

  如今,中国军队的导航和授时方式已经逐步由GPS向北斗转换,而金融、电力、渔政和森林防火等民间领域也逐渐尝试使用北斗系统。2010年12月18日,北斗系统成功发射了第七颗卫星。目前,北斗系统进入了卫星发射布网的高峰期。按计划,到2020年,北斗将与GPS一样,成为一个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贡献了“司南”的中华民族,通过北斗计划,进入了定位和授时的宇航时代。 ★

  (实习生 蒙佳 刘艳平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探秘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最高机密到民用历时20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宇宙奥秘:

  • 下一个宇宙奥秘:

  • 火星邮件折射人类知识匮乏 俩月亮

    科学家首次目睹超大质量黑洞吞噬

    什么是太阳风?

    地外生命大搜寻:DNA探测揭示火星

    来自火星的生命痕迹 火星陨石25%

    NASA筹备百年星舰计划 派宇航员永

    图文:美国宇航局拍到太阳两处同

    世界最强大激光器在美首次点火(图

    美拟研制世界最大火箭 可送宇航员

    展示中国航天最新成果 天宫将在珠

    我国多地观测到“月掩金星”奇观

    NASA观测火星年轻陨坑 存在两平方
    航空航天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美国76岁老人在医院病床上被一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狮子幼崽滑落悬崖 母狮群试图营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美国蝙蝠或面临灭绝命运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为什么树木年轮线的间距大小不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美宇航局公布最新火星照:金红
    [航空航天]人类首次获小行星微粒与地球陨
    [航空航天]重金游太空其实不轻松 前期训练
    [航空航天]物理学家创造声音黑洞研究霍金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2011年麦田怪圈在第三个千年视
    [UFO飞碟]南京8月以来UFO事件多达千起 专
    [麦田怪圈]UFO未解之谜4麦田怪圈地外文明
    [UFO飞碟]长城飞碟 UFO视频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九个月能否塑造一生 胚胎决定论
    [生物*医学]科学家发现“一夫一妻激素”:
    [生物*医学]揭秘说谎高手微表情 持续时短却
    [生物*医学]落选院士再养8只人耳鼠证清白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请问什么时候动物免费打疫苗 
    [动物趣味知识]龟龟冬眠问题 
    [动物世界]四川一寺庙现千年老鳖 背刻大宋
    [动物趣味知识]老虎斑鱼怎么去鳞 
    科普文章
    [科学考古]社科院考古所建所60年 在200多
    [医药健康]儿童吸吮奶嘴过久或影响语言功
    [物理实验研究]这些跟物理有关的“传说” 哪些
    [科学考古]丝绸之路枢纽地现寺庙 距今260
    [物理科学]脉冲星产生历史最大周期跃变
    [医药健康]常吃蓝莓和苹果者患糖尿病风险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